燃文小说 - 高辣小说 - 每天都在征服情敌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10

分卷阅读110

    不感兴趣,也得看。

已经有人趁机起来上厕所,或者喝茶,还有人躲空去走廊上抽了根烟。

不少人心里在想,为什么这么一部文化类的纪录片,会夹杂在一片立意深远的作品里呢?

这个想法持续到二胡老人出现在公园里,一身朴素的衣服,和打扮光鲜靓丽喝茶聊天的年轻人之间,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为止。

原本喝茶的专家,抬起了眼睛,茶杯放回了桌面上;在走廊上抽烟的人,听到旁白男声和配乐后,干脆隔着窗子看向屏幕。

接下来是一幕幕细节镜头,有人挥手撵人,有人听完曲子后随手扔了一两块钱,浮躁社会下的冷漠人心,就此放大。老人脸上是无奈的表情,却也早已习惯。

他路过了国家音乐大剧院,里面传来了恢弘的交响乐声,透过美妙的旋律,似乎都能想到演奏家们身着礼服,坐在灯光汇聚的舞台上。

还有音乐辅导学校,下课的小朋友来这里上课外班,她们背着书包,手里拿着五线谱,背着小提琴,单簧管的声音从窗户里飘出。

走过秋风,走过落叶。一天结束,老人背着琴,步履蹒跚地回到居住的地方——那是一个狭窄街区的小胡同里,不到两米宽的路上,左右晾着滴水的衣服,门口趴着一只土狗,耳朵耷拉着懒洋洋的,和这个小巷子一样沉闷。

伴着步伐的,是他的自述,跟着镜头从繁华市区,走向破败街道,断断续续的方言:“我今年七十六岁了,很小的时候眼睛不好,隔壁有位老人,以前在戏班子拉二胡的,他说我教你一门手艺吧,我就懵懵懂懂跟着学了,也没想那么远,这辈子就和它结下了缘……”

路上老人买了两张摊好的油饼,邻居家的小孩儿探头探脑,蹦蹦跳跳地跑来。天色很暗了,老人坐在门口的木头门槛儿上,拉起二胡,小孩儿坐在旁边啃饼子,看到镜头后一点不怕生,还很有表现欲地嘻嘻咧嘴,让观众忍不住跟着温情一笑。

“这是我的小学徒,今年刚上一年级。”老人摸着他的脑袋,布满褶皱的脸上,笑容绽开,那些皴裂的皱纹里似乎深藏了数不尽的岁月。“不知道他能学到什么时候,我要是死了,我的琴就留给他。”

镜头里有人问:“学不全您的手艺怎么办?学不好怎么办?”

“没事儿,他喜欢就好。”

“喜欢就是最好的传承了。我觉得。”

有感性的评委,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,忽然鼻子一酸。吸烟的掐灭了烟头,走进室内,回到座位上。有人和身边的人交换意见,指着屏幕讨论。

纪录片是双线人物并行,于是镜头跟到北方偏远的农村,在容爷爷家,不懂事的外甥财迷心窍,贫穷却一尘不染的琴房,厨房里供着的祖谱,山脚下已经不再隆起的小坟包……

还有那句痛彻心扉的“这琴我捐了,我也不能给你们糟蹋!”

伴随着一幕幕令人唏嘘的画面,伴随着日升日落的追忆,影片终于走到了尾声。旁白的男声适时地响起,却很简单,没有煽情也没有说教。

“这薪火相传的精神,浸润在民族的根骨里,我们的文化才能延续了五千年。而他们,在垂暮之年,守望着未来,等待着——”

大城市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路人。

小巷胡同里的老人和小孩。

山巅上,朝阳缓缓地升起了。

他们的背影,依然孤独并坚挺。

直到主持人来换另一部作品时,还有人对最后那幕镜头回味不已。这时再看选送方,果然研究院送的作品,总是有水准的。有部分人知道决赛指定的名额,也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。

入选名额只有三个,看完所有纪录片后,评委统一评分。评审室里,各个专家也发表了意见。

“这个,立意非常好,不过挖掘得还不够深刻,其实这种对生命的思考,完全还可以延展到贫富的差距、意志的坚韧等等。但我还是认为,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。”

“虽然也很有现实意义,但太过于注重失独老人的悲情,还有一部分对制度的批判,但是主线不明,副主题没有处理好。”

“的主题表达倒是清晰,但是细节的表现手法上,比不上同批的很多作品,导演缺乏观察和解构能力。”

“相比这几个,这个嘛……立意方面来说并不算特别出众。同类的作品还有,都是文化类,入围一部就够了。”一个专家很自然地说道。

如果这两部纪录片都进决赛,评选起来就会很麻烦。

这种不动声色的定调和打压,很快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:“我觉得有亮点。从文化意义上说,‘传承’和‘民族的’一直是我们的文化之痛,这个纪录片里面,对于当下很多西化年轻人的价值观的迷茫,提出了中立性批判。从社会意义上说,民间老艺人的艰难生活,支撑他们坚持的信仰,和那些衣食无忧却迷茫的年轻人相比,发人深思也很让人感动。”

“可我觉得有点无病呻吟了,你们看创作团队,平均年龄不到20岁,能懂什么现实意义?能懂什么人性悲欢?不过是取巧罢了。”有的人难掩对它的不屑。

宋老爷子眉毛一挑,一个作品而已,今天上会的17个纪录片,为什么大家偏偏对这个,争议最大?

要说没有来自幕后的力量,他可不信。

“有意思了,你吃鸡蛋很好吃,会去关注下蛋的鸡几岁吗?”说这话的是一位电影协会的专家,“我不觉得他们立意是无病呻吟。但我觉得最好的还不是它的主题,而是拍摄团队对细节的处理很美妙,他们很懂得抓感情点,对于镜头隐喻和意象的运用,是很有灵气的。有几个地方,我真是看得心头一酸。这个作品,我各项都给最高分。”

每个人由于专业出身,看作品的眼光也不一样。他说完,和斜对面的宋老爷子交换了一下目光。

宋老爷子慢悠悠地发言:“刚刚说入围一部的,这话可有意思啊。为什么文化类的,就不受重视呢?”

那个专家也是想到什么就直说了,虽然潜意识里,确实认为文化类题材不重要,但是说出来确实就不好了。

第一个发言打压的专家,这时呵呵笑道:“宋老研究音乐考古出身,难免要带上些感情,哈哈。”

听这不动声色的挤兑,宋老爷子笑了笑:“我要是对文化类作品都没有了感情,还能有人替我关心它们吗?”

这话说的挺现实,传统文化在国内引不起主流重视,甚至要靠民间倒逼官方,已经是一件无奈的事,作为评委会的人,有着话语权,今天却公然说出“文化类一部就行”这种话,难免令人叹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