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文小说 - 言情小说 - 小龙女游记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30

分卷阅读230

    了一堆礼物,又从佛祖的莲池挖了莲花和各种奇花异草满载而归了。从灵山带回来的东西除了少数带回渭水,大部分都留在了凤麟洲。

在灵山疯玩了几日,小龙女真是累极了,回到渭水,连睡了好几日。醒来时才想起了一件事,她与降龙的那场斗法还没有结束了!亏大了!

下次见到降龙罗汉,一定要打回来,定要他改名字。不然总觉得降龙凭借名字就能压她一头,这可不好。

盂兰盆节后不久,小龙女就听闻唐三藏师徒从天竺返回大唐了。走的时候一步一个脚印,回来的时候却不用这般,故此来的极快。除了佛经,唐三藏还带回了西行一路见闻,因此皇帝就不曾降罪他私自出关,反而还让人私下去请教西行见闻。

唐三藏回到洪福寺专心翻译、刻印经书,许多佛门弟子都前来求教,洪福寺一时热闹非凡。从洪福寺请一本真经回家供奉,成了权贵风行之事。趁着玄奘这股东风,佛门气势大盛,隐隐压了道门。

第164章气势焰

太子李泰被废后,贬为庶民没过两年便抑郁而终,皇帝改立了皇九子李治为太子。

李治与李承乾、李泰都是皇后嫡出,皇帝虽然儿子不少,然最看重的始终是长孙皇后所出的嫡皇子。同样是谋逆罪,李泰废太子后贬为庶民,皇五子李佑就是废为庶人,赐死于内侍省。

这几年,因国主贤明,朝中文武齐心,大唐国运蒸蒸日上。然一代新人换旧人乃是定律,皇帝倚重的大臣们纷纷离去。皇帝每过些日子,都能听到旧人离去的消息。或是如张亮、侯君集这样人心不足蛇吞象,入了歧途招惹灾祸,或是如魏征这样寿数已尽,终不免离别。

皇帝自少年起便征战沙场,早年吃过不少苦头,可谓一身伤病。因着当年那仙果的关系,不曾旧疾磨人,然终是寿有尽头,身体开始衰败虚弱。哪怕没有厉害的病痛,可早就知道寿数有尽,心中也猜到自己所剩时间不多,便悉心教导起太子,亦时常召李承乾回宫。

这日,李承乾又收了召令,准备回宫探视皇帝,出门前突然被小龙女拦住了去路:“承乾,你的尘缘将了,此去与他们好生道别吧!”

李承乾一愣,旋即叹了口气:“尘缘已了么?”

李承乾是明白的,所谓尘缘已了是说,若他没有求仙问道,这两日便是他阳寿尽时了。修行十六载,李承乾早就知晓这一日迟早会到来,有些唏嘘又或许还有些许眷恋。然他知道,生死终有离别,他们父子终究有一个要先转身离开的。

“你也不要太难过了,陛下命格贵重,日后自有相见之时。”小龙女道。

不过,他日天宫再见,怕也不是如今的父子之情了。皇帝有十世帝王命格,生来就该结束各种乱世。他日得道,即便恢复十世的记忆,每一世都有许多儿女,又隔那么多世,哪里还有什么父子情谊。

既然修了这一道,李承乾如何会不知道其中大道理,不由失笑。

李承乾进宫就见到了太子李治,这些年他与弟弟meimei见得不多。李承乾出家时,李治还在襁褓之中,后来进宫偶尔见过几次,都道这个弟弟性格腼腆又容易害羞,像个小绵羊。自成了太子,李治还是一副软绵绵的模样,然李承乾却知道这个弟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软弱。

不过,李承乾并不在意,他既然已经出家,与那些兄弟姐妹本就不需要走太近。之所以不时进宫,乃是父母养育之恩不可轻易抛却的缘故。最疼爱的meimei李丽质已经亡故,其他兄弟姐妹并没有太深的感情。

“兄长!”李治如今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,生的有些单薄,见了李承乾倒是先一步上前行礼,这份礼贤下士的谦逊也是让人极为受用。

“太子殿下!”李承乾退后一步,与他行礼。

李治忙虚扶了一把:“兄长真是折煞我了,你为长,我为幼,岂可行此大礼。”

“乾不过方外之人,您是太子殿下!”李承乾微笑道。

李治体贴地转移了话题,随口问道:“兄长进宫是探视父皇的?”

“乾今日进宫是向陛下道别的。”

李治一愣:“兄长莫非要远行?”

皇长子放弃储君之位去求仙问道,皇帝虽然高兴自己的儿子有仙缘,然此事到底不便大肆宣扬,以免引得凡人过于追求这些。李治只知道这位长兄为了求仙问道放弃储君之位,然对于内情所知却有限。

李治以前就常听到朝中大臣议论长兄少时便颇为不凡,喜欢将长兄与已故李泰和他比较。自李泰死后,皇帝频繁召见皇长子,李治心中一度不安,生怕李承乾重回皇城。

李治却不知道,李承乾成仙得道是半公开的秘密,人家都不做太子了,板上钉钉的神仙,那个愿意得罪。莫说李承乾做太子时,不曾有过大过,便是有些不得当的地方,隔了许多年,大家也只会捡好话说。

李承乾笑而不语,与李治略一拱手,便随内侍去见皇帝。

小龙女虽然叮嘱李承乾可与亲人道别,然除了皇帝外,并没有见其他人。不过是进宫时遇到了太子李治说了两句话,出宫是碰到了吴王李恪,说了句话。

李承乾与二弟楚王李宽及三弟吴王李恪同年所生,李宽自幼过继高祖第五子李智云为嗣,且早早便夭折。倒是吴王李恪因是同年少时还有几分情谊,甚至可说比李泰都要亲近几分。吴王李恪的母亲是前朝隋炀帝之女,然也因此自小便知道避嫌,不敢觊觎储君之位。

李恪早早去了封地,按理说无力争储,未来总不会太差。偏偏这位吴王殿下英武果敢,颇得皇帝喜欢。若只是如此倒也无妨,可身为嫡长子的李承乾早早出家,二立太子李泰谋逆被废,三立太子时,便有不少人试图推举颇有贤名的李恪。

然这种赏识推举,对于李恪而言却不是好事。他的母妃是隋炀帝之女,皇帝还有嫡皇子的情况下,根本不会考虑李恪。李治虽然不曾有什么贤名,亦年少,然他的优势也非常明显。

其一,李治是嫡皇子,这一点足以傲视其他皇子;其二,皇帝非常敬重长孙皇后,并不愿意立庶子;其三,朝中长孙国舅不会乐意立庶出皇子,非原则性问题,皇帝都会考虑这位国舅爷的立场。

李治虽然被立为太子,但李恪的名声却胜过了李治。这对于李恪而言就非常危险了,皇帝多能多活几年,帮李治树立更高的威望便罢了。若皇帝死前,李治没有足够的才能压李恪一头,李恪就会非常危险。

李恪本该在封地,难得回京一趟就遇到了李承乾。或许是他们还有几分缘分,李承乾走前便隐隐提点了李恪一句。

知道李承乾出宫,李治便迫不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