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文小说 - 言情小说 - 女配步步荣华(穿书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21

分卷阅读221

    了长子,杨宛清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,都是儿子,除此之外,他还有一个庶子。而太子呢,成婚这么多年,只守着太子妃,到现在连个儿子都没有。只子嗣传承上,太子比他差远了。

如今,巴不得太子不纳妾的恐怕大皇子要排前几名。

“我听李大人说过,陛下如今要讨论宛城的事,叫上陆侍郎也是应该。”大皇子为天正帝召陆若华去文渊阁找借口,同时也是为自己这个至今无法入文渊阁听政的人保留面子。

李由和郭淮也知道此事伤了大皇子的面子,连忙道:“殿下说的是,陛下定是因为宛城的事才召陆侍郎入文渊阁。”

“不过此事到底棘手,还请两位大人随我回府商议此事。”大皇子想到黎和安对自己的嘱咐,对着两人拱手道。

李由和郭淮赶紧应是。

大皇子府中

“对陆静徳入文渊阁的事,诸位怎么看?”大皇子看着下方的一众幕僚官员问道。到了府邸,大皇子说话没了顾虑,直呼陆若华的表字。

“陆静徳入文渊阁,虽只是听政,但可见圣心所在,其前途不可限量。”一位官员捋了捋胡须道:“前些日子陆静徳又收了晋阳公主为徒,可见是站到了太子那一边,如此一个得圣心的重臣,殿下不可不防啊。”

此话说到了大皇子的心里,在他看来晋阳一家早就是□□羽了。随后道:“诸位可有办法让陆静徳失了这文渊阁听政的资格?”

“离间?”有人忍不住发声道。

“殿下,在臣看来,如今既然已经木已成舟,殿下还是不要想着怎么将陆静徳从文渊阁中驱赶出来,还是保住工部比较紧要。”旁边的黎和安觉得大皇子想的事有些不切实际,陆静徳的大才在那里,天正帝不可能看不见。

“至于离间也不可能,殿下莫要忘了陆静徳还救过太后和陛下呢!”黎和安直指那件快被人忘记的南疆果子的旧事。虽不是什么挡箭救命,那也是敢于直言,救了天正帝和太后的性命。据他猜测,天正帝也是因为这个才对陆静徳有了信赖。

大皇子听后一皱眉,但也知道黎和安说的是事实,只得道:“那就说说工部的事。”

“如今工部尚书是李大人,比陆静徳还要高出半个品阶,想来陆静徳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吧。当年陆静徳整顿工部的那些老人,除了外放的,留下的已然不多。到时候陆静徳一定投鼠忌器,掀不起什么浪来。”

“殿下还是提醒李大人小心为好。”黎和安听着大皇子自信的话,心中有些不安,提醒道:“当年黎和安在工部无人可用时,都可以将工部撕开个口子,如今她还有当年的老部下,只怕能施展的本事更大。”

如今的工部是他和李善在陆若华离开工部后好不容易换了人才有的,即便他废了不少心血,当年陆若华留下的一些人他还是动不了。

“殿下还是让李大人给陆静徳找些事做,别让她每天琢磨着插手工部官员的任免。”黎和安嘱咐道。

这边大皇子等人算计着陆若华,陆若华还不知道,估计知道了,也只会是轻笑一声,并不看你眼里。

另一边,陆若华却在和天正帝商议着宛城的事。

第146章对立

天正帝在陆若华向众人介绍了关于宛城的情况以及税收等问题后,对着众人问道:“诸位爱卿如何看这免税一事?”

“陛下,此事万万不可。”工部尚书李善在天正帝话音刚落后,便直接反对。

“为何不可?”天正帝见李善反应如此之大,不假思索的样子,有些皱眉。虽然他也有顾虑,但是却也知道此事对朝廷有利可图,怎么会是万万不能为的事?

“陛下,如此不是助长了经商者的气焰,商人者唯利是图,所从之事也都是投机取巧,这些人不事生产,却比百姓更为富有,如此邪气不打压,还减免他们的赋税,从此以往,还有人愿意耕种土地,这还不都跑去经商去了。到时候百姓饿死者多矣。”李善最后惋惜地叹了一口气,言语间充满了对经商者的不喜。

旁边的户部尚书唐同方听了这话后,有些皱眉,李善未免将这弊处方的太大了,这显然有针对的意思,不过一想到晋王和大皇子的关系,唐同方也就释然了。

他虽是太子一系,和李善对立,但是如今他也是真的不喜这李善的话,向天正帝回禀道:“陛下,如今宛城繁盛,一是依托于陆侍郎引水入宛城,使得宛城成为塞上江南,粮仓堆满稻谷,所以这才有了巨商想要从宛城收购粮草,如此才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商人来此。二是因为这免除赋税的缘故,如今宛城无战事,商人也多是看中这个原因来此。”毕竟谁也不想为了做生意将命都丢了。

“至于李大人的担忧,虽然有道理,但是却有些夸大其词。”唐同方不顾李善不善的眼神,对着天正帝道:“如今宛城减免商人三年赋税,宛城却依旧丰收三年,陛下可问问陆侍郎是如何做到不让宛城的百姓弃农从商的?”

“朕也是好奇,那陆爱卿说说。”天正帝将目光放在陆若华的身上。那日他虽然问清了大概,但是有些细节却不是很清楚。

“回陛下的话,在臣上任宛城的前一年,因着宛城大旱,陛下曾减免了宛城三年的赋税。”陆若华答道:“百姓和商人都一样了,这百姓的怨气自然就小了。再者,臣每年在宛城收的租金除了上交朝堂的赋税外,还剩下很多,这些钱都用来奖励善于治农的百姓。”

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天下商贾汇聚宛城,宛城的东西自然物美价廉,只粮食和食盐售价就比旁出少了近两成到三成,百姓得此实惠,自然就不反对商人免税之事。百姓都能吃饱穿暖,丰衣足食,自然没有人想要背井离乡,行商贾之事。”

“陛下明鉴,商贾虽富有,但是却不可科举,如今宛城的百姓都只愿自己家里能够丰衣足食,然后存下些钱供家中子弟读书,而不会有人想要行商贾之事。”陆若华将完成的现状分析给天正帝太子,和身边的阁臣尚书听。

“陛下,就算如此,这免除商贾赋税之事也不可开先例啊,若是以后地方官员都有样学样,天下岂不乱套?”李善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反对道。

天正帝没有附和李善的话,而是向旁边的沈思和清平侯问道:“你们觉得呢?”

“臣认为宛城商贾赋税可免。”清平侯对此事定了个基调,然后在天正帝有些忧虑的目光中又道:“同时也应免除百姓的赋税,这部分的赋税由宛城官府自行承担。”

“那宛城的赋税从哪里出?这都免了,宛城知府难不成要自己变出银子来不成?”李善不赞同道。

沈思看了李善一眼,悠悠道: